葉麗珠的和服武士刀造型
葉麗珠三姊妹合照
著名外台小生演員。民國四十一年生。十歲加入「秋月」歌仔戲團的「囝仔班」學戲,藝名「秋童珠」,十七、八歲出班。進入台視、中視參與歌仔戲演出。二十多歲自組「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整班至今,陸續改編不少內台劇目如《真假馬天狗》等在班裡演出,也在他團流傳。「葉麗珠」劇團表演風格熱烈,觀者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圖為葉麗珠三姊妹合照。右,老大葉麗珠;中,小妹葉麗銀;左,大妹葉麗緣。三姊妹當時約分別為十九歲、十八歲、十六歲。
葉麗珠,民國四十一年生。
父親葉條森,人號「黑面松」,日據時期的新劇演員,轉投入歌仔戲後,以三花、採花(反生)見長;母親則是在嫁給父親之後才正式學戲,擅長妖婦。
葉麗珠自小即對戲劇有濃厚的興趣與嚮往。她笑著回憶兒時,那時吃的是高麗菜飯,而父母親平時都在戲班忙著工作賺錢。
她還在唸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帶著弟弟妹妹到大橋頭戲院看歌仔戲。因為小孩子跟大人進場是不用買票的,於是她就在票口附近,拜 託這個歐巴桑帶妹妹進去、那個歐里桑帶弟弟進去,然後自己揹著最小的弟弟,跟著另一個好心的大人混進場。由於看戲看的過於入迷,有幾次父親還拿著棍子到戲 院來趕人。那時候的生活,不是沈浸於戲台上的悲喜情節、就是漫畫書裡的善惡世界,然後就拿條大毛巾綁在脖子上,充當戲服跟著模仿比畫。
由於父親跟「秋月歌班」的老闆熟識,一次父親帶著孩子們前去拜訪,老闆以「做戲可以穿水衫、可以畫目眉點胭脂」為由,利誘葉家孩子們學戲,葉麗珠十分心動。儘管學校老師認為葉資質聰穎,不宜中輟學業,但最後十一、二歲的葉麗珠還是決定走上演藝生涯,而兩個妹妹葉麗緣、葉麗銀也跟著來到了「秋月」,最小的妹妹那時還只有七、八歲。
「秋 月囝仔班」學生們的藝名前兩字都會冠上「秋童」二字,葉麗珠當時即號「秋童珠」。他們待的囝仔班為二團,以一團的錄音帶對嘴演出,所以「秋月」十分重視做 工,老師為外省人薛金德。初進四個月為密集訓練期,每天早上四、五點老師就帶學生上山,練嗓子與功夫刀槍,下腰、擋壁(倒立)一次就要撐許久,孩子們眼淚 鼻涕齊留也不敢起身,十分嚴格。不過,「若無彼時的艱苦,就無今日的快活。」葉麗珠語重心長地表示。
集 訓結束,囝仔班學員開始要上台演出。老闆恐怕這二十幾個小孩子尚無法獨當一面,從一團調了一些人過來支援演出,葉麗珠因為興趣與好勝心,在團內表現頗出 色,因此在「七大柱」中,也有分配到角色。而所謂「七大柱」,即傳統歌仔戲演出的七個不可或缺的行當,包括三花、三八、採花、花旦、苦旦、小生、武旦等七 角。因傳統歌仔戲以家庭愛情戲為主,老生、花臉等角色則是後來在長年吸收了平劇亂彈劇目之後才逐漸豐富進來的。
葉 麗珠在「秋月」時,也會在觀眾席間販售瓜果、扇子、演員相片等物。照「秋月」的規矩,老闆並不准「七大柱」有主要戲分者下臺從事買賣行為的,但是葉麗珠去 賣瓜子等東西時,生意總是特別好,所以老闆娘會故意忽略的規矩私下放行。另一個「秋月歌班」的規矩是,老闆就像爹娘,所以就算戲迷朋友的個人賞金也要繳 回。葉麗珠把在戲班生活存下的私房錢攢在飲料罐子裡,每隔一段時間就偷偷寄回去給爸媽。
在「秋月」待了五年半,葉麗珠十七、八歲出班。出班不久即有一綽號「男主角」者找她去電視台演戲,那時跟小明明同台,在「台視」演出一陣子,又轉到「中視」演出。在電視台期間,布袋戲歌仔戲還曾挾著當時的高收視率環台公演,因此葉麗珠也曾與黃俊雄等人同台演出。
演電視同時,她也待外台「新琴聲歌劇團」,並逐漸萌生不想結婚念頭,十七歲即開始陸續領養了葉如霞、葉如琪。
在「新琴聲」認識前輩「小貓」,因此二十多歲整「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時,即請小貓駐團,同時學習她的文戲。
因為之前在「秋月錄音班」,只學到了「腳步手路」,正式的唱唸可以說在此時才經過調教練習。
整 班至今,葉麗珠陸續改編了一些內台的戲齣在班裡演,例如《劉伯溫傳奇--生死戀》、《賣某做大舅》(即《秦始皇出世》)、《真假馬天狗》、《一代妖后-- 劍王子定國》等,「別團演撿去演」。其中,葉頗自豪她改編的《真假馬天狗》,此乃胡撇仔戲,有別於一般劇團常演的馬天狗系列。一般的馬天狗「吃孤柱 (角)」,也就是單單只重小生一角,葉將其改為一好一壞的兩兄弟,弟弟處心積慮害哥哥,但最後浪子回頭,使兩個角色都有發揮空間。而因為自己從小就是內台 戲院的頭號大戲迷,她最愛內台戲在正熱烈精彩的時候打住、吊觀眾胃口的 敘事技巧,也會盡量用在現在的戲裡面,並且在排戲演戲之間,追求內台的風味。
看過「葉麗珠劇團」演出的人,想必會對這團由團長開始的「拼命」、「痟戲」、自得其樂乒乒乓乓的風格印象深刻。
留言列表